市售牛樟芝培育方式有下列五種:
(一)原生椴木栽培法:原生椴木具牛樟芝菌絲體,並加以培養繁殖。
優點:1.獲得與野生牛樟芝相同之成分。
2.功效相同。
缺點:1.培養時間長1~3年。
2.培養成本高。
(二)椴木植菌栽培法:利用「椴木」為培養基,「植菌」栽培牛樟芝,含特有的三萜類苦味成分,四季生長速度較一致且穩定 。
優點:1.獲得與野生牛樟芝相同之成分。
2.功效相同。
3.避免野生樟木被盜採。
缺點:1.培養時間長1~3年。
2.培養成本高。
(三)固態皿式培養法:利用培養皿容器培植,培養基為「洋菜膠、麥芽、葡萄糖、蔗糖」等。〔麥芽抽出物培養基(MEA)及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PDA)〕。
優點:1.操作簡單、成本低。
2.品質穩定、時間短(培養時間21-28天)。
缺點:1.成分僅有微量三萜類、多醣體。
2.只能形成「菌絲體」。
(四)固態「太空包」培養法:
牛樟芝菌種以「木屑、五穀雜糧、其他碳氮源」為基質,採固態「太空包」進行「菌絲體」培養。(培養時間約3個月)。
優點:1.成本低、可量產。
2.有些微牛樟芝稀有成分。
缺點:1.易受雜菌感染,成功率50%以下。
2.成分有效濃度與原牛樟芝「子實體」完全不同。
(五)液體發酵法:
利用500公升,甚至噸級以上的液體(基質:水),發酵槽進行菌種「液體發酵」,收取「菌絲體」。
優點:1.快速,培養時間短(7-10天)。
2.產量大。
缺點:1.「菌絲體」無法取得特有的「三萜類」。
2.牛樟芝重要成分:無。
(一)原生椴木栽培法:原生椴木具牛樟芝菌絲體,並加以培養繁殖。
優點:1.獲得與野生牛樟芝相同之成分。
2.功效相同。
缺點:1.培養時間長1~3年。
2.培養成本高。
(二)椴木植菌栽培法:利用「椴木」為培養基,「植菌」栽培牛樟芝,含特有的三萜類苦味成分,四季生長速度較一致且穩定 。
優點:1.獲得與野生牛樟芝相同之成分。
2.功效相同。
3.避免野生樟木被盜採。
缺點:1.培養時間長1~3年。
2.培養成本高。
(三)固態皿式培養法:利用培養皿容器培植,培養基為「洋菜膠、麥芽、葡萄糖、蔗糖」等。〔麥芽抽出物培養基(MEA)及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PDA)〕。
優點:1.操作簡單、成本低。
2.品質穩定、時間短(培養時間21-28天)。
缺點:1.成分僅有微量三萜類、多醣體。
2.只能形成「菌絲體」。
(四)固態「太空包」培養法:
牛樟芝菌種以「木屑、五穀雜糧、其他碳氮源」為基質,採固態「太空包」進行「菌絲體」培養。(培養時間約3個月)。
優點:1.成本低、可量產。
2.有些微牛樟芝稀有成分。
缺點:1.易受雜菌感染,成功率50%以下。
2.成分有效濃度與原牛樟芝「子實體」完全不同。
(五)液體發酵法:
利用500公升,甚至噸級以上的液體(基質:水),發酵槽進行菌種「液體發酵」,收取「菌絲體」。
優點:1.快速,培養時間短(7-10天)。
2.產量大。
缺點:1.「菌絲體」無法取得特有的「三萜類」。
2.牛樟芝重要成分:無。
名稱 | 形態 | 基質 | 需時 | 優點 | 缺點 |
液態發酵 |
液態 | 水 | 7-10天 | 時間短、產量大 | 牛樟芝重要成分:無 |
皿培式 | 固態 |
PDA、MEA | 21-28天 | 操作簡單、成本低、品質穩定、時間短 | 成分僅有多醣體、難量產 |
固態培養 |
木屑 | 3個月 | 成本低、可量產、設備簡單 | 牛樟芝成分微乎其微 牛樟菌產物難以與木屑完全分離 |
|
太空包 | 木屑 五穀雜糧 其他碳氮源 |
3個月 | 成本低、可量產、有微量牛樟芝稀有成分 | 易受雜菌無染、成功率不到50% 二次代謝物成分也不同 成分有效濃度與原牛樟芝子實體完全不同 |
|
改良式 固態培養 |
五穀雜糧 + 轉融合技術 (獨家技術) |
6-9個月 可達一年以上 |
安全衛生 可獲得少量子實體成分(如三萜類、腺苷、SOD……等) 可獲得比菌絲體更豐富的多醣體 可滿足市場需求 |
技術層面較高 設備成本較高 所需場所較大 所需時間較長 |
|
椴木 | 牛樟木 | 至少一年以上 | 最能獲得與野生牛樟指成分相似的栽培方式 | 栽培時間長、木頭來源不易以及法律上的爭議成本較高 產量不符合經濟效率 |
|
野生樟芝 |
牛樟木 | 至少一年以上 | 最高級之原料 | 價錢太高 取之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