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久生技有限公司
Languages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 最新消息
    NEWS
    • 公司最新消息
    • 媒體報導
  • 關於鼎久
    BRAND
    • 關於鼎久
    • 研發核心團隊
  • 系列產品
    PRODUCT
  • 購物須知
    SHOPPING
  • 購物車
    CART
  • 牛樟芝學堂
    CLASS
  • 會員專區
    FOR VIP
  • 業務專區
    BUSINESS
  •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Languages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Q29:樟樹有哪些種類?如何識別?是否適用使用來種植牛樟芝?

  • 首頁
  • 牛樟芝學堂
  • 牛樟芝問答集(一)

牛樟芝學堂

  • 認識牛樟芝
    • 牛樟芝的簡介
    • 認識牛樟樹
    • 牛樟芝 v.s 靈芝
  • 瞑眩反應
    • 什麼是“瞑眩反應”?
    • 食用牛樟芝後,可能產生的“瞑眩反應”
  • 牛樟芝問答集(一)
    • Q1:牛樟芝是什麼?
    • Q2:牛樟芝含有哪些重要生理活性成份?對人體有何好處?
    • Q3:牛樟芝有哪些栽培方式,各有何優劣?
    • Q4:牛樟芝子實體、固態菌絲體、菌絲體成分上有何差別?
    • Q5:牛樟芝的安全性?
    • Q6:如何購買牛樟芝食用產品?
    • Q7:市面上所售的牛樟芝有哪些食用產品與衍生產品?
    • Q8:牛樟芝是否有毒?
    • Q9:何謂「 90天餵食毒性試驗」?為何要做這個試驗?
    • Q10:牛樟芝子實體有哪幾種萃取法?何者為優?
    • Q11:任何人都可以吃牛樟芝嗎?有何禁忌?
    • Q12:食用牛樟芝應注意哪些事項?
    • Q13:食用牛樟芝後會有哪些反應?
    • Q14:為何食用牛樟芝後沒有明顯改善的效果?
    • Q15:每家牛樟芝廠商都自誇產品最好,該如何選購牛樟芝產品才好?
    • Q16:健康的人需食用牛樟芝嗎?
    • Q17:請問正在做化學治療的癌症病人,可以食用牛樟芝嗎?
    • Q18:牛樟芝是否越老越好?
    • Q19:牛樟芝若食用過量,對身體會有傷害嗎?
    • Q20:抵抗力弱、免疫力差,食用牛樟芝可以改善嗎?
    • Q21:野生牛樟芝比較好嗎?與人工栽培的牛樟芝有什麼差別?
    • Q22:牛樟芝產品所標示的「三萜類」成分愈高,是否代表效果越好?
    • Q23:牛樟芝產品所標示的「多醣體」成份越高,是否代表品質越好?
    • Q24:下班後經常感覺疲累,也常須應酬喝酒,難免擔心肝臟會出問題,請問食用牛樟芝有保肝功效嗎?
    • Q25:請問食用牛樟芝會有「副作用」嗎?
    • Q26:請問痛風的人可以食用牛樟芝嗎?
    • Q27:請問什麼樣的人適合食用牛樟芝 ?
    • Q28:牛樟芝正確學名的爭議
    • Q29:樟樹有哪些種類?如何識別?是否適用使用來種植牛樟芝?
    • Q30:牛樟樹擁有哪些特性?
  • 牛樟芝問答集(二)
    • 鼎久產品問答集
  • 牛樟芝法規問答
    • Q1:為何要求牛樟芝原料或產品進行90天餵食毒性試驗
    • Q2:依「牛樟芝食品管理及標示相關規定」,需進行90天餵食毒性試驗之牛樟芝原料範圍為何?
    • Q3:業者是否直接提供牛樟芝產品之90天餵食毒性試驗報告,供衛生福利部備查?
    • Q4:「牛樟芝食品管理及標示相關規定」公告後將於何時正式實施?
    • Q5:牛樟芝原料若於實施日期後未依「牛樟芝食品管理及標示相關規定」,檢具相關資料送衛生福利部調查,是否有相關罰則?
    • Q6:牛樟芝食品若於實施日期後未依「牛樟芝食品管理及標示相關規定」標示警語、原料使用部位及其培養方式,是否有相關罰則?
    • Q7:凍乾之牛樟芝液態培養物90天餵食毒性試驗報告,可否可作為牛樟芝培養液備查資料?
    • Q8:牛樟芝原料已通過備查,製成之產品是否需要申請備查?
    • Q9:坊間牛樟芝椴木栽培子實體使用之樹種多樣,所培養之牛樟芝子實體安全性不明,是否有相關規範?
    • Q10:牛樟芝原料90天餵食毒性試驗報告,是否有指定執行機構,試驗應如何進行?
    • Q11:政府是否編列預算,補助業者進行牛樟芝原料90天餵食毒性試驗?
    • Q12:牛樟芝複方產品若已取得「健康食品認證」,該項產品牛樟芝原料是否要進行備查?或另外進行90天餵食毒性試驗?
    • Q13:依「牛樟芝食品管理及標示相關規定」提出牛樟芝原料備查資料時,牛樟芝原料之詳細加工或製造過程、規格等資料,包括哪些項目?
    • Q14:牛樟芝原料備查需要提供資料之查檢表?

樟樹,古稱為[豫章],本草綱目記載,「其木理多文章,故謂之樟」,在2,000多年前就有栽培的紀錄,因其樹木高挺芳香而在許多寺廟、庭院、村舍附近為人廣為種植,樟樹為常綠闊葉大喬木,全株具有樟腦般的氣味,屬於圓形的樹型,樹幹可高達25~50m,樟科,在台灣分布極廣,200多年前臺灣山區滿山翠綠的臺灣樟樹林,曾被英國探險家讚嘆為「綠色海洋」,日據時代台灣全島分布面積有110多萬甲,計有180萬餘株。


在過去臺灣北部海拔1200公尺以下、南部1,800公尺以下都可以看到樟樹,樹林中往往與其他樹種混雜,早期粗分為兩大類一為香樟(本樟、油樟、陰陽樟、栳樟),可以熬腦,一為臭樟(牛樟,大葉樟),主要作船材器具及部份家具木料,若從分類學的角度,可以主要分為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冇樟(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ata);其中樟樹包含其變種共分為本樟、芳樟、陰陽樟、栳樟,而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與冇樟(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ata)則是同屬樟科不同種。


辨別方式

《牛樟》
樹幹通直,高可達30公尺,直徑30~60公分或以上,木材本身質地細緻,外觀較一般樟樹來的高聳巨大,有一說牛樟之所以命名為[牛]就是因為[樹大如牛],樹冠略呈三角形帽狀,而其他種樟樹則較多呈圓扇形。葉片形狀一般呈長橢圓形,革質、表面光滑有光澤,正反面顏色相近背面顏色較淡,葉邊呈波浪狀起伏,葉子比一般樟樹大、圓、厚大約有一個兒童合掌的大小,一般樟樹則不到雞蛋大小。樹皮呈茶褐色,常有縱裂相當粗糙較一般樟樹柔軟但比較厚。種子由側面看呈現僧帽狀,有較大的果托。牛樟木材精油以松油醇松香醇為主,具有樟腦之氣味,其香味較濃可以用來分辨,但在不同區域所產樹木及樹木不同部位的香味會有差異,部份牛樟味道會近似牛糞味,也因此有人說[牛]樟之得名是因為這味道。木材較紅,紋路深而明顯而一般樟樹較白,紋理較不明顯。

《冇樟》
冇樟(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ata):又稱為沉水樟、大葉樟、水樟、黃樟樹(大陸),常與牛樟混生,樹形高大呈長橢圓形,又分為孝義冇樟與蓮華池冇樟兩者果實種子大小相差甚大,冇樟木材精油以黃樟油(safrole),十五燒醛(pantadecyl aldehyde)為主,聞起來略似於沙士中黃樟素的味道,冇樟與其他樟樹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冇樟材質較其他的樟樹軟,冇樟木材較易腐爛,其葉片與牛樟相似但無特殊味道,葉子腺窩、顏色都與牛樟有差異,葉背無白粉狀,果實則呈現橢圓狀,以冇樟來培植牛樟芝目前成功率不低但後續出菇不盡理想且成份上並不理想。

《本樟》
本樟又稱香樟、鳥樟、樟仔、真樟(Cinnamomum camphora):臺灣多產於西部山區中低海拔區域,常與楠木混生,樹高可達40公尺,灰褐深沉的樹皮有細緻的深溝縱裂紋,樹葉葉脈於基部有3出脈,脈葉質地較厚呈卵形或橢圓形,葉緣略呈波浪背面微有白粉狀,樹幹清香花被與果實也較小,為以前製腦最主要之樹種,也因此如將其做為牛樟芝的培植樹木,因樟腦油成份關係會有安全上的疑慮,目前仍需更多的驗證與嘗視,在牛樟芝培植上暫不建議芳樟、陰陽樟、栳樟也有同樣的問題尚待克服。

《芳樟》
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Nees & Eberm var. linaloolifera):原名臭樟,為臺灣特有,葉片表面呈深綠色,葉背面粉白,角質層相當發達,外觀與本樟極為相似,但這種樟樹味道特別重(主要含芳樟醇)因此有時反而另人聞之很不舒暢所以被稱為臭樟,分佈在臺灣西南部較多,在其他區域則與本樟混生,生長比本樟快,在牛樟芝培植上與本樟有同樣問題。

《陰陽樟》
陰陽樟(Cinnamomum camphora) (Linn.) Presl var. camphora):是樟樹之變種,特色在於所產出之樟腦有紅、白兩色(一般樟腦為白色),其分布不定多與其他樟樹混生而嫩芽又分為紅、青兩種,樟腦與油脂比率不一定。(外觀與本樟相似,含芳樟油,有紅白兩色樟腦為主)。

《栳樟》
栳樟(山鳥樟) 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 var. nominale Hayata ex Matsum. a Hayata:臺灣名為烏樟,樟樹之變種,外觀與本樟相似,但是比本樟矮小,分布區域主要是在臺灣恆春半島及東南部花蓮海岸地帶,葉幹皆含有樟腦及樟腦油,含量因季節而有所不同。

《油樟》
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土名油樹,分布在臺灣西南部,佔樟樹造林5%左右,型態與本樟無異,但生長較快,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脈葉質地較厚,葉緣波浪較不明顯;花被與果實也較小,以油樟來培植牛樟芝目前成功率仍然偏低,後續出菇也不理想。

《進口樟木》
進口樟木:種類煩多常見的以大陸進口樟木,寮國樟、馬來樟為大宗,在牛樟芝培養上並不理想,但勝在於價格低簾,只是不易出菇,菇體成份與原始牛樟芝也差異大。

因為臺灣樟木往往有混生的狀況,要分辨臺灣樟木並不容易,也不容易定出標準辨示方式,也因此市面上往往有人想培植牛樟芝而去購買木材,確上當受騙以下為簡易的辨別方式:

 
樹  木 辨   別   方   式
牛樟 樹葉葉脈羽狀,葉片不明顯3出脈,果實呈球形或僧帽形
冇樟 樹葉葉脈羽狀,葉片不明顯3出脈,果實呈橢圓形
陰陽樟 樹葉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葉片質地較厚,葉子邊緣波浪較不明顯,花被與果實也比較小,含芳樟油,樟腦為有紅白兩色
芳樟 樹葉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葉片質地較厚,葉子邊緣波浪較不明顯,花被與果實也比較小,含芳樟油,樟腦為白色
本樟 樹葉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葉片質地較厚,葉子邊緣波浪較不明顯,花被與果實也比較小,不含芳樟油,蒸餾後樟油約1.6%
油樟 樹葉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葉片質地較厚,葉子邊緣波浪較不明顯,花被與果實也比較小,不含芳樟油,蒸餾後樟油約2.3%栳樟:樹葉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葉片質地較薄,葉子邊緣波浪較明顯,花被與果實也較小,葉子柄帶赤色
  • WeChat
GO
本站是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SSL 256bit 傳輸加密機制  
Design by 米洛網頁設計
(0)
共
0
元
購物清單
前往結帳